舉全家之力,買下破舊學區房,為了投資孩子的未來,很多人不惜犧牲自己當下的居住質量。老房雖方正,但改造前毫無動線布局可言。廚衛相鄰,每次去洗手間都要從廚房繞,因為僅單面采光,家里一半是暗室。
1、玄關
公共空間在“暗室”區域,采光好的一側留給主臥和兒童房。入戶與餐廚相連,設計師在兩功能區之間,定制了一個可雙面使用的矮柜,一側作鞋柜,另一側作廚房空間的補充收納區。
考慮到“暗室”的采光問題,設計師在玄關頂面自制軟膜天花,用區塊鏈燈+亞克力薄膜,模擬自然采光的效果,讓空間整體更透亮。玄關的軟膜天花,選擇區塊鏈燈,可調節三種色溫,屋主能根據使用場景靈活變化。
2、餐廚
從玄關進來,就是開放式餐廚區。因房屋框架結構的緣故,拆除墻體后,發現玄關與餐廚間有根高0.52米的橫梁,為破解“橫梁壓頂”的尷尬,設計師在過渡區做方形拱門美化。
通過調整衛浴間布局,為餐廳爭取到一整面嵌入式收納柜體,冰箱特意找平墻面,無拉手的柜門設計也讓空間看起來更整體。
考慮到屋主下廚的機會少,且只有周一到周五住在這邊,周末和節假日就會回到原來的大房子,所以這邊的廚房僅保留基礎使用功能。電陶爐相對來說,油煙會小一點,櫥柜下嵌入了洗碗機,飯后能留出完整的親子時間。吊柜下方加裝了手掃感應LED櫥柜燈,補充操作臺照明。為方便日常打理,櫥柜的門板特意選了烤漆玻璃,減少縫隙,避免藏污。
3、客廳
餐廚視角看向客廳,盡頭是一張宜家的轉角沙發床,有客人來時能展開當床用。公共區因為是無窗“暗室”,整體采用了燈帶+筒燈結合的布燈方式,沙發區墻面暗裝燈帶區域性提亮,筒燈作點狀照明,兼顧氛圍營造。
除此之外,設計師在兒童房與客廳之間的隔斷墻上開了一個拱形玻璃窗,白天能將兒童房的自然光引入室內,晚上玻璃窗能從內部關閉。
4、主臥
設計師將原客廳與主臥調換了,借用一部分入戶空間,在臥室入口處新增了一個小小的衣帽間。正對主臥入口的位置設置掛衣區,隔夜衣和臨時換下的衣物能隨手掛在這邊收納。掛衣區左側連接衣帽間,右側是進入臥室的入口。衣帽間內,收納架可根據收納需求自行組合,因空間小僅以軟簾遮擋,沒有使用衣柜燈,而是將LED燈條嵌進墻體中,看起來更有層次感。
主臥以白綠為主調,墨綠色背景墻有助于睡眠氛圍的打造,大面積的白讓小臥室看起來更透亮。
5、兒童房
臨窗區定制2.2米學習桌,方便小朋友學習,也能為媽媽后期陪同學習提供空間。右側靠窗的位置,利用承重柱做了一個開放式壁龕儲物區,能隨手放一些小朋友常用的工具書。書桌左側連接整面大衣柜,搭配黑色窄邊拉手,視覺上不會太單調。兒童床是愛格板定制的,床頭及床下都預留了儲物空間。
床頭可開合的玻璃窗連接客廳,主要是給客廳二次采光用的,小朋友睡覺后,從內側關閉,隔絕客廳燈光,兒童房依舊是一個私密空間。
6、衛浴間
為解決衛生間的“早高峰”,屋主奢侈的在不足50㎡塞下個三區分離衛浴間。衛浴間干區入口做圓拱門,與餐區拱門呼應,也讓進入衛浴間有了小小的儀式感。
洗漱區1.4米長的洗漱臺可供全家人使用,玻璃折疊門能有效隔離淋浴區的水汽,讓兩功能區能夠完全獨立使用。干區墻面整體采用防水漆與水磨石瓷磚拼貼的形式,洗漱臺對面就是馬桶間,利用墻體結構,在入口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了嵌入式儲物區,左側供馬桶間使用,儲存卷紙日用品。右側開放式壁龕供洗漱臺使用,用來收納洗漱用品,能有效釋放臺面空間。
馬桶間內,壁掛式馬桶方便日常打理,后方還裝了嵌入式LED燈條讓這個小空間也夠亮,左側特意設置開放式儲物區,方便收納垃圾桶和紙品。
不足50㎡的老舊學區房,經改造讓人完全忘記了之前逼仄、擁擠的模樣,原來住在“老破小”里也能讓生活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