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局部照明燈具時,除了燈具的外觀和照明效果,光健康也是很重要的一點,而談到光健康,【頻閃】是繞不開的一個話題。近些年,很多照明燈具廠商對于【頻閃】的關注越來越盛,似乎要把健康照明和“無頻閃”劃等號,可是真的是這樣的嗎?今天,宜琳照明就來和大家聊聊照明燈具頻閃的那些事兒。
在燈具廠商的賣點宣傳下,消費者都談頻閃色變,但是頻閃對健康是否有害,目前中國是沒有國家標準的,歐洲雖然有定標準但尚未未執行,各機構執行的理解也不一致。關于LED燈的頻閃的規范要求,是IEEE PAR 1789危險性評估分委會擬定的危險性評估草案——《LED照明閃爍的潛在健康影響》,只是這個草案中的主要內容已被廣泛引用和接受,形成了一種肯定性觀念。
草案中提到的頻閃危害:
1、對于夜間需要照明的體育場館,如乒乓球館、羽毛球館、網球館等,因燈光閃爍而無法看清運動球體。
2、 在進行攝影和攝像的場合,如果采用帶閃爍的光照明,將無法避免攝影時出現暗區,攝像時出現黑色滾動條。
3、 對于光敏性癲癇病人,低頻率高波動而產生可見的閃爍,會誘導癲癇發作。
4、 在自閉癥人之間增加重復行為。
5、 低波動高頻閃爍效果不太明顯,可能幾分鐘會出現偏頭痛或嚴重的頭痛,常伴惡心、視覺紊亂等癥狀。
6、 包括應變疲勞、眼睛疲勞、視力模糊、偏頭痛和視力下降。
7、 頻閃效應和相關機械運動合拍時,將造成機械運動明顯減慢或停止運動的錯覺。
那么該怎樣定義“頻閃”?
IEEE PAR 1789危險性評估分委會給出了參考,他們認為有兩個關鍵因素:頻率和波動深度,而且這兩個因素是互相關聯的。以LED燈的“頻閃”為例,你可以這樣理解“頻率”:一盞燈在一亮一暗地閃著,而頻率就是在1秒內“一亮一暗”的次數。當LED燈頻閃的頻率是5Hz,則其在一秒內“一亮一暗”5次。“波動深度”,也稱閃爍指數,波動深度等于光線最強值與最弱值的差值,再除以最強值后獲得的百分比,百分比越小,“頻閃”越淺。值得注意的是,發生“頻閃”的燈不一定要有完全不發光的狀態。
并不是有頻閃就一定對人體有危害!
國內關注頻閃對健康的影響是由于2017年的央視315晚會上的一個實驗:
用手機的相機對著燈具照的測試方式雖然有道理,但是是不合理的,一是因為手機屏幕同樣有頻閃情況,二是目前智能手機CMOS的成像過程來自于逐行掃描成像,這就是手機為何會拍到頻閃的根源。CMOS的取樣頻率(快門速度)超過燈的開關頻率就會看到頻閃,比如對準燈泡的手機相機取景頻率是500Hz(快門速度1/500s),燈具控制裝置的開關頻率是300Hz,這時你就會看到頻閃。
其實,央視做這個實驗的目的不是為了強調頻閃對健康的危害,而是曝光那些打著無頻閃為噱頭,做出來的產品又是頻閃方案的欺詐行為。所以那些堅持自己產品無頻閃還拿手機照來做參考的宣傳不是絕對正確的,因為頻閃波動不是全都能被手機檢測到,更不用說現在的很多手機拍照已經有了自動屏蔽頻閃的功能。
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無頻閃
從專業的角度來說,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無頻閃。電源的設計和光源本身的特性,就會導致電光源的頻閃。頻閃產生的機理既有供電電源的因素,也有電光源技術性能因素以及照明設計不合理的因素等等:
1、供電電源
LED照明產品采用AC轉DC的恒壓或者恒流電源驅動(AC表示交流電,DC表示直流電),光源本身并不會產生頻閃,有無頻閃取決于LED驅動電源。由于驅動器千差萬別,每個LED產品的頻閃表現也不一樣。特別是有些廠家為了節約成本,使用了較為簡單的驅動電路,如AC LED,會存在較大的頻閃問題。
2、電光源技術方面
目前市面上的手機、燈具、電視等,其亮度的高低需要通過調光來實現,而調光恰恰是導致頻閃的一個誘因。因此當產品加載調光功能時,頻閃往往會進一步加劇。特別是在調光較暗時,其波動深度比較大。
調光LED燈具的閃爍波形